
↑ 引用自亞馬遜網站
自從上次談提親的事件之後,深深體認到自己對"結婚儀式"這件事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此外也了解到,搞清楚各個儀式的意義、內容、流程,才是完美婚禮的第一個準備工作,也是讓王子跟太后可以建立起良好溝通的重要關鍵。
可是在台灣我一直很苦惱,因為不曉得有甚麼書或雜誌可以仔細告訴我這一切的一切要怎麼搞定。甚麼叫作"循古禮"?"古禮"又是甚麼東西?
還有,從決定結婚到結婚那天,要跑過甚麼流程?時間表該怎麼訂?戒指該怎麼買?婚紗該怎麼選?還有好多好多的還有....
唯一比較不用擔心的就是結婚宴。從訂餐廳、放帖子等等,王子跟王子爸會一手包辦,原則上我只要搞清楚自己喜歡的婚宴氣氛(例如進場、喜歡甚麼樣的氣球還是花朵之類)、穿得美美的去就行了。
可能大家會覺得,結婚前幾個月去找婚顧公司自然就可以讓一切圓滿。但我比較機車一點,我會希望就算去找婚顧公司,也要心裡有個底,而不是整個照婚顧公司安排。況且現在我們的狀況是大部分不符合古禮,甚至我們也不打算找婚紗公司,那就更得搞清楚自己想要甚麼。
────這是台灣跟日本的分隔線────
在台灣過完一直不停寫論文跟寫稿的很累的寒假後,帶著些許疲累及交稿後的輕鬆,回到了春暖花開的日本。粉紅色的櫻花,不管看幾年都覺得美麗。
不知道是不是在日本住久了(其實也才五、六年),好像對事物的認識都變得越來越日本化。好不容易我跟王子跟太后都已經有了辦婚禮的共識,一下飛機我就開心地跑到書店去買"ゼクシィ"雜誌。
"ゼクシィ"在日本,是行之有年的結婚雜誌。"ゼクシィ",幾乎可以說是"結婚"的同義詞,是向周圍宣告:我們要結婚了!!拿著"ゼクシィ"去櫃檯結帳,店員用"恭喜妳要結婚囉"的含笑眼神看我,害我也不知不覺得意了起來。
厚到可以砸死人的"ゼクシィ",裡面有結婚的時間預定表、教妳如何抓結婚的預算、婚禮跟婚宴之前該作的各項準備。
對一直搞不清結婚到底該做些甚麼的我,雜誌裡清楚的時間表挺實用的。表上告訴我們到結婚前甚麼時候該作好甚麼準備工作。
↑以上翻譯自2010年五月號"ゼクシィ"(自翻)
當然,日本的一些流程跟台灣的習俗很不一樣。首先,不知是否是我的錯覺,感覺父母親對於孩子們的婚禮似乎不會插手太多。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不用擔心或花太多時間在處理父母親的意見上,可以百分百按照自己想法去作;壞處是有一些事情還是很需要父母幫忙,除了金錢之外,例如一些禮俗上,父母會比我們有經驗許多。
再來,日本在結婚當天會先辦婚禮,之後才是婚宴。婚禮有很多種,可以去教堂說我願意,也可以去神社祈福,這時就必須像上面時間表說的,要早早決定婚禮的形式,才能決定場地跟衣服。這個部分台灣(不知道是不是該說)比較單純,就是"迎娶"。我跟王子打算取消"迎娶"部分,所以這就比較不須煩惱。婚宴的部分,也是跟台灣一樣,要先選飯店或是餐廳,所以也是得要早早決定才行。
另外,日本人習慣在婚宴結束後贈送每個來吃喜酒的客人一點紀念品。可能是盤子或毛巾之類的東西。如果想要比較別出心裁的紀念品,就必須早早開始挑選,因為有很多東西(例如手工製作),就得等上一段時間。台灣婚宴似乎比較沒有這種習慣。
雜誌上說,從決定結婚到婚禮當日,約需一年的時間準備。這當中包括要處理各種細項,與家人的共識等等。看了一下,我大概不需擔心第2與第5項,我與王子也已經見過雙方父母。因為太后要求要訂婚,所以接下來應該就是要朝著訂婚的方向作準備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